管理团队
黄宝山
职务:院长 办公电话:3622616 电子邮箱:jetson_sbs@163.com
​黄宝山,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南地区金工理事会副理事长,珠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广东省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珠海市特聘学者,珠海市先进教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院长,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装备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成果:已获得中国专利权41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15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张志万
职务: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办公电话:3622615 电子邮箱:284516634@qq.com
硕士生导师 工商管理博士,工业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人民网等国内期刊、网站发表数十篇文章,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8篇,主持或参与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
余蔚
职务:专职副书记 办公电话:3835077 电子邮箱:118519856@qq.com
职务:专职副书记 办公电话:3835077 电子邮箱:118519856@qq.com
曹少泳
职务:副院长 办公电话:3835062 电子邮箱:lemonsayong2005@163.com
曹少泳,副教授,工业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兼机械电子系主任,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教学创新比赛校级一等奖、首届课程思政大赛优秀奖等荣誉。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教研和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22篇,专利15项,软件著作9项,作为主编出版教材3本,主持广东省重点领域专项1项,负责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重点建设项目1项,...
罗丹丹
职务:副院长 办公电话:3622883 电子邮箱:56941189@qq.com
​罗丹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工业自动化学院行政副院长。
邓荣峰
职务: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助理,办公电话:3622184 电子邮箱:drfzxx@163.com
​邓荣峰,博士,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珠海市高新区科技特派员。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视觉、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公安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省市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近20篇; 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教材2部:作为主要参与人获科技成果鉴定2项。主持2项教改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在麦可思报告中,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本专业对学生最有帮助的老师”;2018年获校级优秀教师2021年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李兵
职务:工程训练中心主任 办公电话:3622507 电子邮箱:376243031@qq.com
​李兵,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总工程师,广东省第三批科技特派员,珠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材料加工及现代制造技术,手机用柔性线路板制造工艺研究。共发表论文二十几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篇。《浇口因素对动态注射成型制品影响的研究》2011年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优秀论文奖,获得专利12项,主持和参与项目12项,出版教材3部,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主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学等八门理论和实践课程。
孔慧
职务:院长助理,电子邮箱:konghui2020@bit.edu.cn
孔慧,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主要从事太阳能制氢、太阳能海水淡化、多能互补低碳能源系统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累计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pplied Energy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38篇,高被引论文 2 篇,引用次数 1100 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担任SCI 期刊Applied Energy 青年编委、Molecules与Membranes期刊专刊客座主编、国际会议 ICAE-CUE2022和ICAE-CEN2023 分会主席。被聘为科技部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写专家,撰写“碳中和”相关内容被中办国办采用,作为主要人员获得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节能节水比赛一等奖,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最美学育导师”等荣誉称号。
共8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