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科带头人
苑士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车辆工程博士学科点学科带头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坦克车辆技术预研专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军用车辆与动力系统技术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985二期车辆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502工程、212工程科研条件保障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长期从事车辆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过的科研项目有:雷达方舱机动轮组开发,车辆隔振系统优化,车辆无级传动及其控制技术,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及再利用,履带车辆液压无级转向技术,联体泵马达技术,动力传动一体化技术等。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王西彬
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责任教授,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技术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
刘正白
博士,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带头人,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首席总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现任美国SAE内燃机燃烧委员会副主席,美国SAE柴油机喷油、燃烧、模拟等分会主席和召集人,加拿大University of Windsor 兼职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在国际一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5篇,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及国内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
罗庆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探测与控制工程系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特种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重点预研基金项、总装备部预研一般基金项目、总装备部型号预研项目多项,科研总经费逾千万元。
许伦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建设厅、公安厅畅通工程专家组委员。曾到香港理工大学、俄罗斯远东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考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8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研项目有10项,在国内主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4篇。2002年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度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丁洪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学科基础综合部主任、工程训练中心名誉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是“机构学与机器人机械学”领域。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多门。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国内访问学者。主编、参编并出版教材著作等多部;负责和参加、完成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学校、北京市和教育部教改项目多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近50篇。1999年荣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6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所主持负责建设的工程训练中心分别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还分别获校级各类成果奖多项。
庞思勤
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有金属切削理论与刀具,特种加工技术与应用,切削数据库与专家系统,工艺优化技术与质量保证系统,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兼任教育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常务编委,《机械工程学报》编委。获得过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共7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