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25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在钢城马鞍山雨山湖畔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智能制造与服务管理创新,会议对过去一年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和展望;会议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该领域提供一个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和实践探索的交流平台。
![](/__local/9/1E/D1/5660A71FEEC36AA678FC47D7645_302C35AE_11A2F.jpg?e=.jpg)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新跃教授、中国工业工程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齐二石教授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暨南大学Matthias教授、波兰科学院Jaroslaw Miszczak等四位中外学者先后作了题为“Big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等主题报告;在分组报告会上,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15位报告者依次进行报告。
工业自动化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支学生科研团队由邹昕峰老师带队参加会议,并在分组报告会上作了论文宣讲。16级工业工程专业黄津津、甘玲玲、王少銮、胡凯璇团队对城轨珠海站售票服务系统进行研究,深入实地现场调研,运用运筹学排队论、设施规划等工业工程理论,通过Flexsim建模与仿真,提出系统可行的优化方案,会上黄津津同学将研究成果作了题为“Optimum
Design of Ticketing Service System of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Railway Zhuhai
Station”的论文宣讲。
![](/__local/3/04/2A/EAE3CBB73C726396724AD726753_C9219B22_1352E.jpg?e=.jpg)
17级工业工程专业欧鉴海、吴嘉琪团队运用所学人因工程学知识,钻研相关医学知识,借助Pro/E软件,对高压氧舱用吸氧面罩进行再设计,以达到提高医疗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会上吴嘉琪同学以“A Redesign of Improving the Medical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and
Reducing Product Cost of Oxygen Mask Based on Ergonomics”为题,将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作了宣讲。这2个团队的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录用并与985、211高校的老师、学生同台宣讲,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同时,也体现出本次会议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这项工作的认可。
![](/__local/0/B8/9D/405A04CBA55F40574A75198BDB6_0A2AB8CE_1C029.jpg?e=.jpg)
工院工业工程专业自2016年设立以来,在学院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专业建设,重视学生的高质量培养,专业整体学风和发展状况良好。
目前,16、17和18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平均学分绩点分别为2.87、2.84和2.75,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60%、46%和29%。
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大赛、清华I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全国大学生产品数字化创新设计与3D打印技术大赛、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实践实习学生受到所在单位的普遍好评和青睐。
据了解,本次会议发表的论文将收录到IE&EM2019会议论文集正式出版,并送检EI和ISTP。
![](/__local/9/E0/9E/5F4FE3B0AAC3A7044A94118594F_FE90A1D6_20AD3.jpg?e=.jpg)
工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此番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锻炼了队伍,开阔了视野,拜见了大师,学到了真经,收获颇丰。
![](/__local/1/93/FD/E4AC82E4831531725F528840560_7738AE7A_1E989.jpg?e=.jpg)
(编辑/凌伯雄
审核/唐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