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学院组织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到江苏昆山进行智能制造专业培训

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工业自动化学院暑假组织四个专业12名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到江苏博达特智能昆山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示教》,《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和《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操作与示教》的培训,本培训为期两周。

通过本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老师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所要求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处理相应机器人高难度生产技术和关键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全体成员通过一周的基础培训过后,按专业分为三组,一组为智能生产线的控制培训,培训目标为西门子控制器在生产线中的关键控制技术。这组老师主要由机电、工业工程和机器人专业老师组成。

第二组主要为机器人技术仿真与编程,培训目标为崧智仿真软件和ABB机器人仿真界面及程序的编写。这组老师主要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及机器人专业老师组成。

第三组主要为机器人编程、实操与维护,培训目标为ABB机器人现场操作及程序的编写。这组老师主要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及工程训练的指导老师组成。

在两周的学习中,培训老师认真听讲,积极消化,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位姿概念,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坐标系,掌握工业机器人坐标系的设定、激活与调用,机器人I/O信号的配置,工业机器人程序组成和修改,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注意事项,可开展工业机器人搬运场景应用、工业机器人码垛场景的编程应用、工业机器人全自动运行场景应用、工业机器人信号调试应用、工业机器人坐标系设定等实操技能,掌握了智能生产线电气原理的绘制,机器人故障代码的查找,系统线路故障排除,工业机器人故障恢复。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老师从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学术能力、个人效能及社会能力得到提升。作为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应紧跟社会和时代变更的步伐,在专业知识体系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通过本次培训,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夯实。

                             (编辑/凌伯雄 审核/唐洪刚)

智造前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