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老师:周大为、曾亮华、李兵、韩琪
参会学生:17级机械工程、工业工程、18级工业工程各班代表
会议时间:2018/10/26星期五11:40-12:40
会议内容:会议全程60分钟,交流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课堂管理方面。
18级工业工程同学是大一新生,普遍反应的是基础课程的问题。1班同学的英语老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新颖,深得学生的喜爱,对比之下2班同学普遍反应英语老师的教学难度低,进度慢,课堂质量不高。希望英语老师教学方法有改善。高数是大一新生的重点课程,学生普遍反应高数习题量偏少,没有课后答案无法进行自我学习和改正。
17级工业工程的同学发言,首先肯定了金工实习与本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帮助,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希望学院以后可以组织更多这样形式的课程。有的同学反映《工程力学》的难度较大,希望任课老师可以调整相关课件或者指出与授课内容与教材的对应位置,否则自学的时候困难较大。此问题在17级国际班里也有,不再赘述。现已委托学习部,统计在第9-10周学生的空余时间,由任课老师集中答疑。
17级机械工程国际班的同学的课程较多,周一至周五基本满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要进行雅思培训还需要配合培训机构的时间,比较被动,希望学院能组织内部的雅思培训,方便国际班的学生进行英语深造。
17级机械工程学生的发言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在两门课上,一门是张正甫老师的《电路与电机》,课堂点名收作业浪费时间较多,语速慢,课程内容大幅落后与教学日历,学生担心结课还讲不完课程内容。一门是王筱玲老师的《工程力学A1》,教学过程不甚清楚,需要课后重新自学。还有个别同学提出杨立斌老师的《工程材料》没有建立通知群,实验分组地点不清楚。同学们普遍反应偏爱课堂气氛轻松,教学过程幽默的任课老师。针对教学质量,大家都希望教室有手机入袋的安排措施,保证课堂不玩手机,强制性提高注意力。
会议的最后参会老师感谢了同学们的反馈,好的建议会采纳,有不足的地方教师团队也会改进。同时提出目前实行的完全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自立性自主性要求更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下,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在老师的辅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__local/6/41/89/389B5F5CE8C0D124F6A9C21A38F_C0F5C62A_10A86.jpg?e=.jpg)
![](/__local/8/10/8B/2F039B091829FDDFFAD31A539CC_BE7E8894_11925.jpg?e=.jpg)
![](/__local/4/60/C9/4021153DC9EA08123A05AC008AF_15A6E4E7_11D2B.jpg?e=.jpg)
![](/__local/0/A1/0B/A84C9D2B3A104BB8E4BCF5062E0_BFE4A021_FA0E.jpg?e=.jpg)